10月29日,「解码药物创新研发新纪元」系列研讨会第二期“从选题、立项到IND的技术转化黄金法则——靶点选择、候选物筛选及早期成药性评价”在深圳光明区卫光生命科学园顺利举办。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于大湾区医药上市企业、初创创新药企、投资机构等单位的七十余位参会者,以及来自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中山大学、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实验室等十一家科研机构和医院的研究人员及博士研究生。
八位资深专家通过专题报告和圆桌讨论,系统拆解了从选题立项到IND申报前的全流程关键决策,综合评估靶点的成药性与商业价值,共同探讨早期研发的共性挑战与破局之道。

邵 颖 博士
弘星相和联合创始人、董事长、CEO
亦弘商学院研究员/药品注册管理课程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
邵颖博士作为会议主席首先向大家表示欢迎,他提出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面临关键转型期,深圳作为大湾区生物医药核心引擎,正全力打造国际一流产业高地。我们期望通过系列会议,直击药物研发最前沿的源头创新挑战,构建覆盖药物研发全周期的解构框架。

张 战 先生
深圳市卫光生命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战董事长从光明区区域定位及主办方等角度,阐述了科学引领者和系统性人才培养规划的重要性,来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从而为药物源头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余 强 博士
盛世泰科创始人、CEO
余强博士以DPP-4抑制剂作为重要靶点的药物研发策略为例,重点介绍了在产品立项时的靶点选择及PCC成药性评价的关键要素。

邱云良 博士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研究员
邱云亮博士从药物分类入手,基于肿瘤免疫疗法与肿瘤疫苗研发特点,重点分享了药物非临床POC评价的关注要点。

张彦涛 博士
泰励生物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
IND阶段聚焦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向临床试验药物的转化,张彦涛博士分享了IND阶段的关键决策和流程,让大家对IND阶段的全局设计与策略有了新的思考。

蔡卫珍 女士
蔡卫珍女士以全球视角分享了相关国家和地区IND法规和注册审批流程及其差异,指出结合候选药物的特点和企业自身因素,提早布局和制定IND全球申报策略,合理高效利用内外资源实现更好的临床及商业价值。

张 苹 女士
官芯生物技术总监
张苹女士以官芯生物为例,阐述了类器官平台在候选药物筛选与早期成药性评价中展现出重要价值,如可模拟疾病状态、评估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逐步推动减少动物实验依赖,为精准医疗与再生医学提供先进技术支撑。

主持嘉宾:
邵 颖 博士 弘星相和联合创始人、董事长、CEO,亦弘商学院研究员/药品注册管理课程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
讨论嘉宾:(从左至右)
蔡卫斌 教授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教授、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
蔡卫珍 女士
邱云良 博士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研究员
徐良亮 博士 福沃药业联合创始人、CEO
余 强 博士 盛世泰科创始人、CEO
张彦涛 博士 泰励生物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
几位嘉宾围绕”立项与成药性评价”展开了热烈讨论,深入剖析了决定立项的核心要素(临床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及成药性评价决策yes or no的关键影响因素。
本次研讨会汇聚政、产、学、研多方领袖,以“靶点选择、候选物筛选及早期成药性评价”剖析了从选题、立项到IND的技术转化黄金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