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TopLinks 新闻中心
三期SMART Lecture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Eduardo Perozo
2025-04-24 -


421日,深圳医学科学院和深圳湾实验室特邀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芝加哥大学机械可及性中心主任 Eduardo Perozo 教授,带来题为Voltage Sensing and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in Ion Channels and Enzymes (离子通道和酶中的电压感应与机电耦合机制)的精彩报告,本场报告由深圳湾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张洋主持。


图片


以下内容来自SMART工作人员的现场记录,enjoy:


电压传感与门控机制:从经典模型到前沿进展

Perozo教授以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的“广义门控循环”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离子通道从静息态到激活态、失活态的动态过程。他提到,自20世纪50年代霍奇金与赫胥黎提出动作电位模型以来,电压传感器(S4螺旋)的电荷移动与通道开闭的耦合机制始终是研究核心。通过解析Shaker钾通道、HCN超极化激活通道及BK钙激活钾通道等典型体系的结构,其团队揭示了不同离子通道在电机械耦合中的多样化策略:

Shaker钾通道:S4螺旋通过电荷位移触发S6螺旋的旋转,形成疏水性“门控屏障”,其开闭机制依赖电荷与反电荷的静电相互作用。

HCN通道:S4运动方向与通道开闭极性相反,独特的长S4螺旋设计使其在超极化状态下通过铰链弯曲实现门控。

BK通道:整合电压与钙信号的双重调控,S4运动与钙结合域构象变化协同作用,揭示了跨膜电位与化学信号耦合的分子基础。

Perozo教授特别强调,近年来冷冻电镜技术的“分辨率革命”推动了静息态结构的解析,使得研究者首次能在跨膜电场存在下观测电压传感器的构象变化。“这一突破为理解通道在生理环境中的动态行为提供了全新视角。”


结构生物学与工程化改造:从基础到应用

团队通过静电改造(electrostatic engineering)对电压敏感磷酸酶(Ci-VSP)进行定点突变,成功将通道激活电压偏移70-100毫伏,证实局部电场对门控电荷移动的关键影响。此外,针对植物Kat1钾通道的研究揭示了非域交换(non-domain swap)通道中S4螺旋与C-linker的机械耦合机制,为设计新型生物传感器奠定基础。


跨学科对话:从神经元到细菌的演化启示

在问答环节,听众围绕电压传感的分子机制、人工智能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及离子通道的演化意义展开热烈讨论。Perozo教授指出,电压依赖性通道的保守性跨越数十亿年,“从人类神经元到土壤细菌,相似的物理化学解决方案揭示了自然选择的精妙”。针对AI技术,他认为“结构生物学正步入‘分子药理学时代’,未来将聚焦于解析更多通道靶点,为精准医疗开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