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TopLinks 新闻中心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丨科研机构知识产权风险专题培训会顺利举办
2025-11-07 -

10月30日,深圳医学科学院成功举办科研机构知识产权风险频发——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专题培训会,本次培训旨在推动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实现从“事后补救”向“事前布局”的战略转型。

培训设立线上线下双会场,吸引了深圳医学科学院及深圳湾实验室科研及行政管理多位人员参会。会议由深圳医学科学院转化与交流中心知产办李英姿主持并致开场辞,她提出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当下,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的转变,是保障科研价值与机构创新安全的战略基石。



本次培训特邀北京市柳沈(深圳)律师事务所黎琦律师主讲,黎律师围绕知识产权风险全周期管理,通过大量真实案例,深入剖析了科研活动中的常见风险点与法律陷阱,为参会者提供了一份实用的“科研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指南”。

构建认知-从“救火”到“防火”的战略转变:讲座首先系统梳理了专利权、商业秘密、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法律内涵与保护策略。黎律师指出,知识产权(IP)不再仅仅是成果的证明,更是科研院所战略资产与核心风险的源头,必须将IP风险管理从“救火队”式的被动应对,升级为“防火墙”式的主动战略布局,并贯穿于项目立项、研发、转化与维护的全过程。

绘制“风险图谱”-精准识别四大雷区:培训重点解析了科研机构面临的四大核心风险类型:研发侵权风险、对外泄密风险、权属争议风险及内部管理疏漏风险。通过“某科学院与某医院专利权权属纠纷”、“某大学职务发明奖酬纠纷”等案例,生动揭示了风险高发环节的严峻后果,深化了参会人员对“研究在哪里,风险就在哪里”的理解。

筑牢“防治”体系-制度先行与主动预防:为实现风险的源头管控,黎律师详细介绍了构建主动防御体系的实操方案,核心包括将IP管理节点(如 FTO 分析、保密审查、申请前披露审核)作为项目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强制性前置条件;同时,建立涵盖技术秘密分级管理、保密协议、物理与信息隔离在内的保密体系。

掌握“控制”流程-应急响应与维权途径:黎律师讲解了风险发生后的应急响应机制,内容涵盖侵权警告函、IP纠纷的应对策略,以及商业秘密被侵犯时通过民事、行政、刑事三大途径维权的策略,为深圳医学科学院处置知识产权纠纷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引。

在热烈的交流与讨论中,培训会圆满落幕。本次培训为深圳医学科学院系统提升知识产权风险防控能力、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保障科研院所核心科技成果与商业秘密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深圳医学科学院将继续深化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工作,为科研创新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