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生命奥秘:一场思想碰撞中,看见科学薪火相传的光芒
2025-11-09 269

2025年11月1至2日,“生命奥秘的解码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光明召开。该会议由孙晓红教授、Charles LIEBER教授(深圳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付向东教授(西湖大学)和王晓东教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共同发起组织。

随着全球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对大脑功能、细胞调控机制及疾病发生机理的理解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突破。本次研讨会聚焦“解码生命的奥秘”,汇集了全球神经科学、细胞生物学、成像技术等领域的顶尖学者,围绕细胞命运与死亡、昼夜节律与脑状态、神经发育与可塑性、脑成像技术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共同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与突破。会议旨在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平台,邀请海内外顶尖科学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创新思维,并为青年学者提供展示与交流的机会。

11月1日上午,开幕式由深圳湾实验室研究员刘洋主持。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深圳湾实验室副主任张欣豪致开幕辞。

在解码细胞命运与死亡专题中,专家们带来了多角度的深度解析。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王晓东教授系统阐述了调控性细胞死亡在人类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西湖大学付向东教授则聚焦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中神经肌肉接头的渐进性破坏机制,揭示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RNA剪接异常在疾病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下午的议题转向“昼夜节律、脑状态与行为”。深圳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Charles LIEBER教授探讨了化学与生物学在脑机接口技术中的前沿应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金亦石教授分享了神经元应激反应的分子机制。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董欣中教授系统介绍了MRGPR家族在痒觉及先天免疫中的多重功能。深圳医学科学院丹扬教授则深入解析了全局网络产生意识的环路机制,揭示了睡眠与麻醉状态下大脑信息传递的调控机理。

11月2日上午“神经发育与可塑性”专题中,斯坦福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沈康教授系统介绍了神经元细胞生物学在发育与疾病中的作用。宾夕法尼亚大学宋洪军教授通过类器官模型揭示了胶质母细胞瘤与发育神经生物学之间的联系。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左昳教授则通过活体成像技术揭示了运动学习中突触可塑性的结构基础。

西湖大学卢培龙教授介绍了跨膜蛋白质的从头设计方法,武汉大学严欢教授则分享了病毒受体的识别与设计策略。

之后“光学探针与超分辨率成像”专题中,东京大学Robert CAMPBELL教授展示了荧光生物传感器在细胞信号与代谢研究中的应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黄波教授则探讨了如何通过活细胞成像解码蛋白质行为,并结合生成式AI模型推动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入新阶段。

本次会议特设了多个青年学者短报告环节,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湖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研究所的青年科学家集中展示了他们的前沿创新工作。这些报告在方向上涵盖了代谢酶组装、AI驱动的细胞特征解码、精子特异性钙通道结构、感觉神经元发育、催化RNA探索、慢性瘙痒治疗机制以及脂质-微生物-脑轴调控认知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体现了新一代科研人才的创新活力与跨学科研究能力。

Nieng YAN

会议在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教授的闭幕辞中圆满落下帷幕。她表示,本次研讨会不仅展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也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这正是科学界推动传承与创新的生动体现。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次学术盛会,更是一次思想碰撞与灵感启发的旅程。从细胞死亡机制到脑机接口,从神经发育到人工智能辅助的细胞解码,会议涵盖了生命科学最前沿的多个方向,展现了科学家们在“解码生命奥秘”道路上的不懈探索。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青年科学家在前辈科学家的激励下,继续推动科学边界的拓展,为人类健康与生命科学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